钢结构检测鉴定单位肇庆市钢结构楼面承重检测单位钢结构混凝土柱与钢梁采用铰接连接,混凝土柱底采用刚接,多跨情况下的中间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采用钢梁连续,混凝土柱铰撑于钢梁底面。 这类结构已经超出门规的使用范围,结构类型应选择“单层钢结构厂房”,如果为抗震地区且选择了地震作用计算,程序会自动按照抗震规范第九章关于单层钢结构厂房的规定进行控制;混凝土柱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应要求,钢梁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当采用工形变截面梁时,建议梁构件承载力的校核采用按门式刚架规程进行校核,以考虑轴力的影响与变截面梁的稳定计算,但局部稳定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抗震规范的要求;挠度控制,考虑到所采用的轻型屋面体系对钢梁挠度不是非常敏感,在有经验的情况下可较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挠度控制指标(L/400)适当放宽。一般存在三种连接构造处理:完全抗剪连接构造,这种连接构造能够把梁端的推力以剪力的方式完全传递给混凝土柱;完全滑移连接构造,这种连接构造容许梁端相对混凝土柱顶自由滑移,梁端的推力由于相对的滑移而释放,作用力不传递给混凝土柱;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部分滑移连接构造,这种连接构造容许梁端相对混凝土柱顶有一定的滑移量,梁端的推力由于相对的滑移而部分释放,剩余作用力以剪力的方式传递给混凝土柱。6.2 三种计算模型的内力分析
下表为某一单跨结构不同的连接计算模型的分析结果比较: 钢结构检测鉴定单位 肇庆市钢结构楼面承重检测单位
砼柱钢梁连接计算模型不同的分析结果比较表
从上表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计算模型,对内力分析结果、设计结果影响非常大:
如果一个完全抗剪的连接构造,分析时采用完全滑移的分析模型(砼柱单独作为悬臂柱计算,不考虑钢梁的推力,也属于这种情况),会导致柱的配筋、基础尺寸严重的偏小,带来的后果如同上面柱与基础设计不考虑钢梁的推力的情况一样。而分析时采用的是铰接完全抗剪模式,实际处理时处理成了长圆孔等滑动支座形式,这会导致钢梁的强度应力比、挠度等计算结果严重偏小,同样给钢梁的设计带来不安全隐患。6.3 程序的处理
考虑混凝土柱与钢梁的不同构造连接,可以通过设置混凝土柱的柱顶不同约束情况来实现。
6.3.1 完全抗剪连接构造:普通的铰接连接。
6.3.2 完全滑移连接构造:采用铰接+混凝土柱顶定义约束为“水平方向自由滑动”。6.3.3 部分滑移连接构造:采用铰接+混凝土柱顶定义约束为“约束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差”。对于定义完全滑移与部分滑移的分析模型,必须保留一个梁端为完全约束的普通铰接节点,否则会出现分析上的可变体系,使分析无法进行。在定义完全滑移或部分滑移约束的情况下,程序分析结果中,在查看该混凝土柱的构件信息时,能够发现程序实际分析出来的滑移量,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用来处理设置滑移的节点构造。6.4 施工图的处理
门式刚架施工图程序中,能够根据整体分析的结果,处理这类节点及钢梁的施工图。在容许滑移的连接节点施工图中,底板设置长圆孔,长圆孔标注的长度尺寸为支座底板相对于支承面的容许滑移距离,为保证滑移的顺利进行,垫板与底板之间不应施焊,底板于混凝土柱顶接触面处理应保证支座底板与支承面间在容许距离内自由滑动。对于限制滑移量的连接节点中,当滑移量达到容许距离时支承面应设置可靠抗剪措施,限制继续滑移,使剩余剪力能够完全传递给柱。
7 施工图的绘制
施工图的绘制:混凝土柱身配筋图,可以在STS二维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接力PK进行绘图,有吊车作用的混凝土排架柱,直接接PK模块中的排架柱绘图,普通无吊车混凝土柱,接PK模块中的框架绘图。钢梁及屋面构件详图在STS里绘制。
8 其它构造处理
对于风载较大的地区,当风的作用能够克服屋面自重作用(组合:1.0恒+1.4风),出现屋面作用力向上的情况,这时通过在柱顶设置单拉杆来抵抗梁对柱顶的推力作用,会由于出现压力致使该单拉杆失效而退出工作,这时剪力还是能够传递到混凝土柱与基础,对于这种情况,这种处理是不能起作用的,不建议采用这种处理。
9 结束语
混凝土柱实腹钢梁单层厂房与门式刚架有相同之处,又有其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其单个构件的计算和校核,如钢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檩条和屋面板的计算和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梁和柱是铰接连接,梁柱受力不同于门式刚架。理解它的受力原理是做好结构设计的关键。钢结构检测鉴定单位肇庆市钢结构楼面承重检测单位